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同看两会 | 关于多元性别的校园教育与社会公平,两会说了什么?

同小语 同语II 2022-06-26

作者 | FanFan,小方

排版 | 万木

本文封面自微博,其余图片均源自网络。



2022年,同语的“同看两会”系列将从多元性别视角出发,带大家一起看两会代表和委员提出的、与我们权益息息相关的提议。


本期我们为大家梳理校园教育与社会公平方面与多元性别群体相关的提议,在此基础上简述社群与该议题相关的部分事件,本文内容以要点形式呈现,想查看原文请点击“阅读全文”


I

守护“玫瑰少年”

关注校园未成年人性教育与心理健康


01

两会建议:代表、委员这样说



全国人大代表陈玮:

建议在幼儿园开展性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高晓笛:

建议让性教育进学校进课堂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

建议将学生心理治疗纳入医保


全国人大代表柴会恩:

 建议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


2021年6月13日“玫瑰少年”分享会

@蔡依林官方粉丝团



02

现状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教育

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近年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性教育问题逐渐引发社会关注,各界人士普遍意识到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加强校园性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2021年11月底,青年摄影师@鹿道森在其微博发布题为《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的“遗书”,随后其遗体被警方找到。“鹿道森”描述自己在童年时因“长得很像女孩”、“很乖很礼貌”而被嘲讽为“娘炮”、“假姑娘”,并遭遇了严重的校园霸凌和性/别暴力,其悲剧的经历不仅引发了很多共鸣,更为社会敲响“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重视校园性/别教育”的警钟。


青年摄影师@鹿道森 在微博发布“遗书”


在多元性别社群中,由于缺少友好的校园环境和成熟的性/别教育与救助机制,多元性别未成年人往往会在成长中面临更多的性/别身份困惑,也更容易在校园中遭受歧视、霸凌和侵害,进而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根据同语发布的《中国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生活与权益研究报告》,仅有12.2%的多元性别未成年人在学校接受过多元性别教育。

点击图片查看

《中国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生活与权益》报告




03

良好实践与未来展望


本次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们都提出要重视校园性教育与心理健康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现实所需。于2021年6月开始施行的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次将“性教育”写入了中国法律,但需要指出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性教育”主要限缩在“预防性侵害”的议题下,而未明确涉及对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暴力、多元性别等全面性教育议题,仍然是一个遗憾。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0条明确提出开展“性教育”


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障层面,成立于2006年的「友善校园」一直致力于反校园性别欺凌、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其通过欺凌个案援助、友善教师及义工的培训、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开展等方式创建友善的校园支持性环境,这与双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强调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经济和师资投入不谋而合。



II

追求公平正义

让公益诉讼更加聚焦弱势群体保护



01

代表、委员这样说



全国政协委员彭静:

建议增加反家庭暴力公益诉讼条款


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

检察机关要多措并举“亮剑”网络暴力


全国人大代表常丽虹:

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02

弱势群体公益诉讼艰难起步


一般而言,公益诉讼是指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当前,我国公益诉讼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负有提起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定职责,而其法定职权范围一般限定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等领域。与此同时,伴随着家庭暴力、网络暴力等社会议题的显现,有更多代表与委员注意到此类事件中,受害者举证难度大、自救能力有限,而建议由检察机关主动介入,从而拓展检察公益诉讼的新领域


事实上,由于女性、未成年人、多元性别社群等群体在社会上整体处于弱势地位,其在受到相对强势方的侵害时,迫于能力、资源、社会地位的悬殊,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由检察机关代弱势群体提起公益起诉,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彰显司法正义。



03

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有关拓展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的呼声逐渐热烈,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与组织也在开展有益探索。最高检、全国妇联曾在《关于建立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的通知》中提出“针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中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相关组织、个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等问题,检察机关可以发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公益诉讼”;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督促、支持其提起诉讼;涉及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有权提起公益诉讼。”


2014年,男同性恋者小振将为其提供性倾向扭转治疗的诊疗机构告上法庭,并最终获得法院支持。法院在本案判决书中明确“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给饱受性/别扭转治疗之害的多元性别社群带来了福音。但是,性/别扭转治疗在国内并未就此终结,纪录片《晓迪》便是万千性/别扭转治疗受害者的缩影。而去年,北京水利水电学校的16岁学生小豪在校园里遭受的侮辱和霸凌,更是反映了多元性别未成年人的脆弱和相关救助措施的缺失。


纪录片《晓迪》讲述了跨性别女孩晓笛在生日当天被父母送往“扭转”学校,遭受各种暴力,并最终逃离的故事。

CW最近举办观影活动,具体请戳图片。



在检察公益诉讼有望拓展新领域的趋势下,我们呼吁将视角聚焦到多元性别社群所遭受的校园霸凌、性/别扭转治疗等暴力中,有关部门应积极回应多元性别社群的诉讼维权需求,主动为当事人提供公益诉讼援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体看来,近年来多元性别议题的显现得到了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但相关建议仍以传统二元性别观为主要视角,部分建议甚至还带有传统偏见。可见,多元性别社群平等权益的保障依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不仅涉及陈旧观念的破除,更有待社群发出自己的声音。期待社群伙伴多多关注身边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并通过日常的社会参与积极发声,让更多人关注到多元性别议题的重要性。




想要查看完整版两会观察分析,

请点击“阅读全文”查看原文。

或者在微信后台回复关键词 “两会”

即可看到【同看两会2022】精彩三连推送


上期请看:

2022同看两会 | 平等就业与生育,又有哪些新提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